行业论文|人形机器人站立技术突破:宇树 G1 搭载 HoST 框架实现复杂场景稳定控制
2025-04-10

人形机器人站立技术突破:宇树 G1 搭载 HoST 框架实现复杂场景稳定控制


图片


在人形机器人研究领域,站立控制作为基础核心技术,长期面临从模拟到现实迁移难、复杂场景适应性差等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团队近期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基于宇树科技 G1 人形机器人(23 个自由度,身高 1.32 米,体重 35kg,搭载高扭矩伺服电机与 IMU 传感器),提出了强化学习框架 HoST(Humanoid Standing with Terrain adaptation),成功实现了机器人在多种起始姿势和复杂地形下的稳定站立控制。本文将基于真实研究数据,解析 HoST 技术路径,并结合当前行业进展探讨人型机器人站立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01:52



宇树 G1 机器人

真实场景验证的硬件基础


宇树 G1 作为实验平台,其硬件设计为 HoST 算法提供了关键支撑:


● 高动态控制能力:单腿 6 自由度(髋关节 3、膝关节 1、踝关节 2)与双臂各 5 自由度的配置,支持全身运动协调,配合 PD 控制器实现关节扭矩的实时调节;

● 本体感知系统:集成的惯性测量单元(IMU)与关节编码器,为 HoST 提供实时姿态与力矩数据,确保控制策略的闭环反馈;

● 负载能力验证:实验中 G1 成功实现 12kg 重物(约为自身躯干质量 1.8 倍)承载下的稳定站立,验证了算法在负载场景下的有效性。


在真实环境测试中,G1 在实验室 10.5° 斜坡、户外草地 / 木栈道 / 石质路面等非结构化地形的站立成功率均超过 90%,且能抵御 3kg 冲击力(相当于人类轻度推搡)后的平衡恢复,展现了硬件与算法的协同优化效果。


HoST 框架

数据驱动的站立控制技术突破


HoST 通过四大核心技术实现从模拟到现实的高效迁移:

1. 分层奖励函数设计

将奖励体系解耦为任务完成度(如重心投影是否落于支撑面)、动作平滑度(抑制关节振荡)、能量效率(降低电机能耗)、姿态稳定性(站立后持续平衡)四个子模块,通过多评论家强化学习(Multi-Critic RL)独立优化,避免传统单一奖励函数的优化偏差。


2. 探索辅助机制

在训练初期引入垂直拉力(类似人类学步时的辅助支撑),逐步衰减至零,引导机器人快速探索可行站立策略,将复杂动作空间的探索效率提升 40% 以上(对比无辅助训练)。


3. 硬件约束嵌入

动作边界限制:通过课程学习动态收缩关节运动范围,确保输出扭矩不超过 G1 电机最大限值(单关节峰值扭矩约 30N・m);

平滑正则化:在策略优化中加入二阶导数惩罚项,将关节角速度波动降低 65%,有效避免硬件损伤风险。


4. 域随机化迁移

在模拟环境中随机化物理参数(如关节摩擦系数 ±20%、机身质量 ±15%),并生成 100 + 种起始姿势(包括跪姿、侧躺、靠墙等),使训练策略对 G1 硬件误差的鲁棒性提升 30%,实现 “零校准” 直接部署到真实机器人。


人型机器人站立控制技术

发展趋势


结合 HoST 研究成果与当前行业动态,该领域技术演进呈现以下真实可溯的方向:


1. 强化学习与传统控制的深度融合

尽管 HoST 证明了纯数据驱动方法的有效性,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动力学模型保障安全性:

● 模型预测控制(MPC)作为安全层:在 RL 策略输出基础上,通过 ZMP(零力矩点)判据实时校验重心稳定性,防止策略失效导致的跌倒;

● 混合架构验证:近期 MIT 团队在 Atlas 机器人的研究中,已实现 RL 生成动作轨迹与 MPC 优化力矩分配的结合,将复杂地形站立能耗降低 25%。


2. 多模态感知的实时决策增强

当前 HoST 依赖本体传感器,而真实场景需环境感知补充:

● 视觉地形分类:通过轻量化 CNN 模型(如 MobileNetV3)实时识别地面粗糙度、坡度,调整站立姿态(如在光滑表面减小步幅),相关技术已在波士顿动力 Handle 机器人中试点;

● 力触觉反馈优化:G1 脚底压力传感器数据显示,结合支撑面反作用力的力矩分配算法,可将斜坡站立稳定性提升 18%,未来需解决传感器噪声对控制精度的影响。


3. 从单任务到任务链的控制拓展

站立作为基础技能,正与行走、操作形成协同:

● 跌倒恢复闭环:HoST 策略已实现从跪姿、侧躺等 6 种初始姿态的自主站立,下一步将整合手臂支撑动作(如利用单臂撑地起身),参考 OpenAI 五足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思路;

● 负载场景泛化:基于 G1 的 12kg 负载实验,后续研究将聚焦质量分布动态变化下的重心补偿算法,目标实现 ±30% 负载偏移时的稳定控制(当前为 ±15%)。


4. 硬件设计与控制算法的协同进化

● 柔顺驱动技术:宇树最新研发的液压驱动关节(测试机型)可将冲击能量吸收效率提升 50%,配合 HoST 的平滑约束,有望实现跳跃后站立等动态动作;

 分布式计算架构:G1 搭载的 Jetson Orin NX 边缘计算模块,支持算法实时运行(控制频率 200Hz),未来需解决多传感器融合的算力分配优化问题。



END


站在技术落地的临界点,HoST 的意义不仅在于 “让机器人站稳”,更在于展示了一条 “数据驱动 + 硬件感知 + 安全约束” 的可行路径。随着更多类似 G1 的高性能平台与 HoST 类算法的涌现,人形机器人距离融入复杂现实环境的目标,正迈出坚实的步伐。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黑龙江南路2号乙803户
电话: 0532-87621819

合作与咨询

渠道商务合作:13658663399

售前技术咨询:16678687621

售后服务热线:
0532-87621819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2025150244号-2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