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咖啡机器人教学科研平台」以创新姿态融合饮品供应与实践教学,为高校打造集自动化服务、多学科实训于一体的新型场景解决方案。以科技赋能咖啡制作,完美融合大师工艺与智能创新,为您带来前所未有的咖啡体验。
咖啡机器人系列矩阵包含两款特色鲜明的咖啡机器人,精准适配不同应用场景:
◆ 展示型双臂拉花咖啡机器人:凭借双臂协同作业的灵活性、高精度运动轨迹与流体力学算法,亚毫米级精度复刻世界咖啡大师拉花手法,无论是心形、树叶、郁金香还是天鹅等复杂图案,均可完美呈现。
◆ 效率型单臂封闭式咖啡机器人:以降本增效为核心设计理念,从点餐、支付到咖啡制作全流程自动化,1 分钟即可出品 1 杯咖啡,大幅提升经营效率,封闭式结构保障卫生安全。
1. 机械臂平台核心参数-四大核心技术优势
① 超轻量仿人机械臂:搭载睿尔曼自研ECO65-B 六自由度超轻量机械臂,实现**±0.05mm 级精度操控**,精准复现咖啡大师手腕翻转、奶泡打发等细腻动作,让每一杯咖啡都成为艺术品。
② 自研运动控制算法:通过机械臂学习系统模拟大师手艺,结合感知决策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从磨豆、淬取到拉花,无需人工干预,稳定输出大师级品质。
③ 多端口匹配平台:无缝适配咖啡机、制冰机、落杯器等多端硬件子系统,构建一体化智能咖啡制作生态。
④ 可视化云端后台:面向客户运营场景,提供实时销售数据、设备状态监控、花型在线升级等功能,助力商家轻松管理、精准营销。
2. 沉浸式教学实训平台
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商业运营等知识融入真实场景,设计七大实训模块:
① 机械臂操作与控制:学习安全启停、TCP 标定、运动指令调试等基础技能,掌握机械臂在饮品制作中的精准控制逻辑。
② 后台系统与云端管理:熟悉设备状态监控、菜单参数调整、远程运维等操作,理解物联网与云端技术在智能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③ 饮品研发与工艺优化:通过配方调配、口味测试等实践,培养创新思维与数据驱动的产品开发能力。
④ 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涵盖传感器校准、零部件更换、基础维修等实训内容,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⑤ 商业运营管理实践:模拟库存控制、成本核算、用户体验优化等商业环节,提升市场化思维与管理能力。
⑥ 多学科协同创新:融合机械、电控、编程、通信等多领域知识,配套实训手册与操作指南,助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
⑦ 团队协作与沟通训练:通过分组完成全流程任务,培养跨部门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适配未来职场需求。
3.极简部署,无忧落地
空间要求:占地面积仅约 1.2㎡,机身尺寸为 1040×1120×1580mm,航空铝合金台面兼顾美观与耐用性。设备入场门宽需≥1.1 米,室内通道宽≥1.5 米、高≥2.5 米,地面平整(坡度≤5°)且承重达标即可。
环境适配:工作温度 5-40℃,相对湿度 5%-80%(无冷凝),兼容咖啡机标准环境要求。
水电配置:预留上下水点位(上水管路为四分外丝接头,下水管路为 50mm PVC 排水管)及强弱电接口(3 个强电点位、2 个弱电点位,间距≥200mm),支持桶装水与污水桶应急方案,灵活适应不同场地条件。
1. 实践能力培养
平台为学生提供从技术操作到商业运营的全链条实践机会,使其在真实场景中掌握机器人控制、智能设备运维、新零售运营等核心技能,缩短课堂知识与产业需求的距离。
2. 勤工俭学与育人结合
学生可通过参与机器人日常运营获取劳动报酬,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实现 “知识变现”,同时培养责任意识与职业素养,构建 “实践 - 创新 - 育人” 的良性循环。
3. 院校学科建设助力
平台支持定制化教学方案,可与高校共建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专业的实训基地,提升学科建设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强化院校在产教融合中的示范效应。
1. 典型部署场景
校园公共空间:图书馆休息区、教学楼大厅、宿舍楼下等高频流量点位,提供即时饮品服务与教学实践场景。
专业实训教室:作为机器人、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教学设备,支撑课程实验、毕业设计及科研项目。
2. 合作支持
道非科技提供从设备部署、技术培训到运维服务的全周期支持,可根据院校需求定制教学内容与运营方案,助力科技赋能教育的深度落地。
咖啡机器人教学科研平台以 “一杯咖啡” 为载体,串联起科技体验、实践教学与商业运营的多元价值。它不仅是校园饮品场景的革新者,更是产教融合的推动者 —— 让学生在品尝科技醇香的同时,掌握未来产业所需的核心能力。
问
咖啡机器人有哪些核心技术优势?
答
核心技术优势包括 ±0.05mm 精度操控的超轻量仿人机械臂、自研运动控制算法配合感知决策系统实现自动化、多端口匹配平台适配多端硬件子系统、面向客户运营场景的可视化云端后台。
问
咖啡机器人的饮品制作效率如何?
答
综合制作效率约 50 杯 /h,其中拉花拿铁约 90s / 杯,美式约 60s / 杯。
问
咖啡机器人部署时对设备入场有什么要求?
答
设备进入场地门宽度 1.1m 以上,室内通道过程中需要有 1.5 米宽度、2.5 米以上高度;地面平整,没有台阶和上下坡(坡度≤5°),地面承重满足设备重量要求,室外运输需要叉车,需满足叉车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