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从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看人形机器人如何改写产业未来
8 月 8 日至 12 日,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如期而至。道非科技团队深度参与其中,在汇聚全球 133 个国家、200 余家企业及 1500 余台展品的现场,真切感受到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的关键跃迁。
从 “炫技” 到 “实干”机器人的能力跃迁与场景转向
本届大会创下两项纪录:200 余家参展企业中,50 家聚焦人形机器人,为国内同类型展会之最;1500 余台展品规模,亦刷新历史。展馆内,四足机器狗穿梭于人群,各展台前围满驻足观众,机器人正以更 “鲜活” 的姿态走进视野。
“越来越强” 成为最直观的感受。宇树科技的展台前,1.3 米高、70 斤重的 G1 机器人分成红绿两队,在遥控下挥拳踢腿,被击中后保持平衡、倒地后自主起身,动作流畅度已 “接近真人”,其关节与躯干的运动控制技术令人惊叹,甚至有观众上台与机器人 “真人对打”。不远处,加速进化的 Booster T1 机器人在迷你足球场展开 “2V2 足球赛”,1.2 米高的机身带球、抢断、射门一气呵成,得分时总能引爆全场欢呼。
世界机器人大会--WRC 2025
不止 “像人”,更 “稳” 得惊人。众擎机器人的 “钢铁侠” 跳着精准卡点的街舞,魔法原子的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组成 “舞蹈方阵” 默契联动,星动纪元全尺寸机器人 L7 的 360 度腾空跳、智平方爱宝机器人的架子鼓表演,无不展现着机器人在平衡稳定、续航能力上的跨越式进步。
而比技术突破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的 “实干转向”。随着 “机器人能否真干活” 的讨论升温,厂商们不再局限于 “炫技”,而是将商店货架、仓库分拣线、工厂产线、酒店吧台等真实场景搬进了展馆。
星动纪元的展台还原了物流场景:两台 L7 机器人在传输带上协作,一台根据包裹大小、形状精准分拣,另一台专职扫码,其自研的 VLA 模型 ERA-42 让机器人无需预编程,通过少量数据就能快速掌握技能,搭配灵巧手实现高效作业。傅里叶机器人则带来本周刚发布的医用康复疗养机器人 GR3,直指医疗康养场景;宇树科技除了四足新品 Unitree A2,还展示了第三款人形机器人 Unitree R1,并将人形机器人擂台赛搬到现场,让 “技术实用化” 的探索更显立体。
“去年都在展示机器人,今年更关注怎么真实干活、落地商业化。” 擎朗智能 CEO 李通的总结,道出了行业最显著的变化。
商业化破局
从场景探索到规模化前夜
从国内进展来看,头部机器人企业正集体踏入 “场景验证期”。工业、物流、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成为各家角逐的焦点。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主论坛的观点引人深思:“机器人的终极目标是‘干活’,现在的行业就像 ChatGPT 诞生前的 1-3 年。” 他观察到,今年上半年,受益于行业热度与政策支持,整机及零部件厂商普遍实现 50%-100% 的增长。而未来 2-5 年,智能机器人将向三大方向突破:构建统一的端到端具身智能大模型、供应链实现低成本长寿命硬件的超大批量量产、探索分布式低成本大规模算力。
技术迭代驱动产业成熟
细分赛道各显潜力
“感知能力、组织决策、运动控制三大技术的突破,正推动机器人产业走向成熟。” 行业专家徐磊分析道。从细分赛道看,四足机器人因机动与运控优势,在特殊场景应用持续拓展,销量增速显著;家庭陪伴类机器人凭借摄像头、语音交互等功能,在陪伴、安防、教育等领域需求攀升。
人形机器人虽未大规模商业化,但其关注度与潜力最为突出 —— 众多企业已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未来有望成为产业引领者。而技术迭代是背后的核心动力:AI 与大模型的融合,让机器人从 “会跳舞、能打拳” 的运动高手,进化为具备交互能力、可融入生活场景的 “实用工具”,加速从研发向商业化落地的跨越。
从用户画像看,当前机器人需求集中在两大场景: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已婚家庭,以寓教于乐与陪伴需求为主;B 端市场则覆盖教育科研与特定行业,企业采购后多进行二次开发。这也推动着行业服务的精细化,如京东推出 EDU 版本机器人,精准满足教育开发需求。
这场机器人大会,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台,更是产业变革的瞭望窗。从 “炫技” 到 “实干”,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人形机器人正一步步走出实验室,迈向千行百业。未来已来,这场产业跃迁的大幕,才刚刚拉开。